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文静 重庆报道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在对外开放上有了新的目标。
到2025年,成渝地区的营商环境国际竞争力要跃居全球前列,基本建成内陆开放高地,初步形成“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西部陆海新通道联动发展的战略性枢纽。成渝地区外贸进出口总额力争达到2万亿元左右,服务进出口总额达到2300亿元。8月15日,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和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联合发布了关于成渝地区联手打造内陆开放高地方案(下称方案)的通知,提出上述目标。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国家战略,目的是建成具有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改革开放新高地、高品质生活宜居地,合力打造区域协作的高水平样板,打造带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
去年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联合实施,推动重庆和成都双核引领相向发展,提升重庆和成都作为国家中心城市的发展能级和综合竞争力。在去年的纲要基础上,成渝两地进一步出台了联手打造内陆开放高地的实施方案,构建5条开放大通道,共同打造富有巴蜀特色的国际消费目的地。
5条开放大通道
方案表明,5条开放通道成为基础设施网络,让成渝地区通达世界。它们分别是西部陆海新通道、中欧班列(成渝)、长江黄金水道和沿江铁路、两地的国际航空门户枢纽和成渝地区多式联运示范工程。
在对外通道中,成渝地区要积极推进中欧互认地理标志品牌出海工程,开拓中欧班列中、东通道,积极衔接中蒙俄经济走廊并争取运价下降;要提升果园港、万州港、宜宾港、泸州港中转枢纽地位,探索建设无水港,组建长江上游港口联盟,优化“沪渝川直达快线”;成渝地区的城市群机场要互为异地货站,发展“异地货站+异地包机”的新模式。
由此一来,成渝地区西向通过做强做优中欧班列(成渝),强化了丝绸之路经济带通道。东向构建以长江黄金水道和铁路、高速公路为主的沿江综合立体交通走廊,全面打通了面向太平洋的国际开放通道。北向培育壮大中蒙俄通道,形成北向高铁通道和高速通道,形成对接蒙古和俄罗斯的渝满俄国际物流双通道。空中通过航空物流大通道,加密了重庆、成都至欧洲、北美、南亚全货运航线。
共建富有巴蜀特色的国际消费目的地
内陆城市有了通江达海的大通道发展开放型经济,依靠开放型的产业体系来支撑。
方案提出,成渝地区要共建高水平的汽车产业研发生产制造基地,打造世界级装备制造基地,培育特色消费品产业集群,共建西部大健康产业基地,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共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培育发展现代服务业。
目前,重庆作为商务部确定的国际消费中心试点城市正在培育建设中,双城经济圈建设让成渝地区共同提出共建富有巴蜀特色的国际消费目的地。8月15日,成渝地区对国际消费目的地的实施方案也出炉。
巴蜀消费目的地是成渝地区全域联动。
成都和重庆主城都市区作为国际消费的核心承载地,要做靓“重庆山水、重庆时尚、重庆美食、重庆夜景、重庆康养”五大名片,打响“成都休闲、成都消费、成都创造、成都服务”四大品牌,推动两地成为云集国际国内精品、引领时尚消费潮流、吸引全球消费客群的国际消费目的地核心承载区。
重庆的万州、涪陵、永川、黔江、江津、合川等区和四川省绵阳、德阳、宜宾、泸州、乐山、南充、达州、遂宁、内江等市地域优势明显、产业特色突出,作为区域消费中心城市和成都、重庆共同形成具有巴蜀特色的国际消费目的地。
重庆解放碑—朝天门和成都春熙路—太古里等商圈已在全国知名度高,下一步将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和美誉度的千亿级世界知名商圈。重庆观音桥和成都交子公园要成为具有较强国际影响力的高能级新型消费商圈。
“十四五”期间,重庆要大力发展邮轮经济 文静/摄
除了打造夜间经济、特色消费聚集区、发展国际消费、培育特色消费企业外,打造巴蜀文化旅游走廊也是打造国际消费目的地的重要内容。
成渝地区将进一步挖掘古蜀文明、巴渝文化、三峡文化和三国文化等世界级文化资源,扩大长江三峡、九寨沟、稻城亚丁、武隆喀斯特、都江堰—青城山、峨眉山—乐山大佛、三星堆—金沙、红岩精神、三国文化、抗战文化、大足石刻、自贡彩灯、铜梁龙舞等国际文化旅游品牌影响力,打造国际范、中国味、巴蜀韵的世界级休闲旅游胜地。